欢迎访问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网站

  • 校园精神:仰望星空 崇尚实干
  • 理念:发展教育
  • 校训:诚毅朴雅
  • 培养目标:健康 健美 健全 高雅 高贵 高尚
健康教育

哈佛:帮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

发布日期:2013-10-20

哈佛:帮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

 

2013-10-09 10:44 来源:中国青年报 

作者:王可

 “你的意向科目是什么?”在一所极其重要的大学的申请表上,有这样一个看似无伤大雅的问题。那位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成长起来、坚信“一言九鼎”的女孩,眉头深锁,忧心忡忡:倘若被哈佛录取,会不会为眼下脑子里“灵光一闪”的“胡思乱想”所困呢?她之前一直憧憬当救死扶伤的医生,近来却意识到自己志不在此,但苦于高中阶段所做的努力都是朝着“医学博士”这一目标进发,女孩为保险起见,最后写下了“生物”二字。这个女孩是十年前的我。

  那时,我并不知道,在“意向科目”一栏填什么其实并不重要。这只是哈佛拿来作为统计之用的问题,其目的是为了让本校了解即将到来的这届新生的整体学术兴趣。踏进哈佛校园后,我渐渐认识到,当时的惶恐纯属杞人忧天。首先,这里没有“专业”一说,有的是“concentrations”(这是哈佛对“专业”的说法,意为“主修的学习领域”)。其次,我不必去学生物专业,甚至到新生年结束,也没人逼我去选个主修方向。如今的哈佛学生,则要等到大二学年中期才需要告诉学校自己要主修什么领域;而斯坦福和耶鲁的学生,则会待到大三学年初才决定自己主修哪个方向。多么“高端大气上档次!”

  而17世纪的哈佛,只有一个主修方向:历史与文学。在接下来的两百年里,哈佛学生仍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选择。最终在20世纪早期,阿尔伯特·劳伦斯·洛厄尔(AbbottLawrence Lowell)校长明确提出,一个“受过良好教育的人,须得是广泛涉猎、术有专攻”。这一理念是现今博雅教育(或者说“自由教育”)的不二法则: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乃其宗旨所在。

  今天的哈佛本科学院,有超过40个主修方向、3900 门不同的课程。我要如何从40种高中从未修习过的可能方向里作出选择呢?非洲人与非裔美国人研究;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;宗教比较研究;女性、性别与性研究……主修之外,我还面临着辅修的种种选项。此外,我还有一种选择——给自己创造一个特别的主修方向。想研习信心在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?请自我设计个性化主修。想探究城市规划对公众健康的影响?请自我设计个性化主修。想知道修辞与表现怎样形成个性化叙述手法?请自我设计个性化主修。把这些无穷无尽的选项一一罗列出来的举动,再次唤醒了我内心的压迫感与兴奋之情。

  哈佛要提供奢侈的多元选择,它同时就要提供一个实用的“选择导航”。从沟通课程选择的第一天起,我们便被鼓励进行探索。课程的配搭无所谓对错,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着手选课进而选“专业”。“什么类型的课程都去‘血拼’一下。”我们被如是告知,“哪怕是那些看上去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课。”我们的顾问就曾说过,你很难预料最后什么会让你真正乐在其中。此言不虚。我知道有位对人类学兴趣浓厚的同学,“逛”了一遭艺术史课堂后,认为后者才是命运对他的召唤。还有本来在考虑主修化学的同学,后来发现她自己真正更感兴趣的原来是科学史。

  当然,我们也有选择“实用课程”的压力。有许多华裔孩子就被父母游说去选经济、数学、生物类课程。但父母们不知道的是,此类“实用性”入门课程是规模最大、最商业化的,数以百计的学生济济一堂。像选修“经济学入门”课程的就足有900 人,你跟授课的教授基本上就是陌生人关系。去上这样的课,还真不如就在网上看看在线讲座视频。

    为什么要浪费 “十年寒窗”才挣来的名校就读机会,去学习别人让你学的专业呢?哈佛、耶鲁、斯坦福之流的大学,其绝妙之处就在于,你可以放开胆子研修任何你喜欢的领域,不论你学了啥,从名校毕业后都能找到一份很棒的工作,都能获得职业发展,对社会作出贡献。你想做医生但爱好文学?那好,你可以主修文学,同时按照医学预科的要求做好准备。你想从事金融业但喜欢物理?那你可以主修物理,同时也去选修一系列经济学课程。在哈佛,你完全可以“鱼”和“熊掌”兼得,但你得有策略、够聪明并且独立自主,才能两全其美。

  选择主修的专业方向,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对这门学科的激情,还需要与课程、教授、自己与学科要求的匹配情况以及如何学习结合起来考虑。选专业的过程,是批判性思维的一次实际操练,也是一次创造性的探索。它既是一门艺术,也是一门科学。“血拼”课程时,你需要广撒网。你聆听那些吸引你的课以后,得基于自己认为重要的变量,分析体验过的一段段课堂经历。哈佛不会告诉你做什么,因为它认为你应该足够聪明去为自己做打算。回头看看,最快乐、在专业上最成功的人,是那些听从自己的兴趣与爱好,而非听从别人“认为”的人。

  犯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你择定主修方向以后,在任何节点还可以再换,只要毕业前能达到学术要求就行。许多同学都换过“专业”,哈佛也没太难为他们,它理解人的兴趣会发生改变。转专业时,你需要做的仅仅是和学业顾问聊一聊,向原来的院系提交些文件,再向新的院系提交些文件。我有一位同学,到大三学年结束时,还在学习生物医学工程。那时他只剩三门必修课程了,但由于太讨厌自己的专业,在大四时转去主修应用数学与经济学。

  毕业后的这些年,我逐渐意识到,能够自己选专业是多么的幸运。我也知道,我作出了学习心理学的决定,是出于它可能使我在“别人”眼里比较风光,以及让我的简历更加漂亮的原因,而不是源自内心真正的喜爱。倘若我更有勇气,更加独立,相信我自己,坚持我的兴趣的话,我会选择“东亚研究”或者“浪漫语言与文学”。

  对获得在哈佛就读的机会的感恩,并不表现为去做别人期望你做的事,而是足够勇敢去做你自己期望做的事。

  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(作者是麦可思教育咨询专家,文章由罗惠文翻译)